Tuesday, November 15, 2005
欣賞人物: 彭定康 (Mr. Christopher Patten)
彭定康 (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) 成為港督前的譯名為柏藤
生日: 1944年5月12日-
家庭
彭定康與太太林穎彤(Mary Lavender St Leger Patten née Thornton)育有三個女兒。她們分別為:
· 任職記者的長女彭麗思(Laurer Patten),
· 次女彭潔思(Kathy Patten)和
· 當電視演員的彭雅思(Alice Patten)。
生平
彭定康是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的榮譽文學士畢業生,主修現代歷史,曾取得旅遊奬學金,於1965年前往美國留學。1966年他加入保守黨的研究部工作,是保守黨內改革派的中堅分子,在歐洲事務立場上,傾向歐洲,與保守黨以戴卓爾夫人為首的疑歐洲派有所不同。
他自1979年至1992年成為英國國會巴斯選區的議員,於1979年至1981年出任下議院首長及藝術部部長,並於1989年至1990年出任環境大臣及由1990年至1992年擔任保守黨主席。1992年英國國會選舉中,被英國自由民主黨的Don Foster擊敗,令他失去在英國巴斯選區的英國國會下議院議席,之後他辭任保守黨主席一職。稍後,獲得首相馬卓安安排出任第28任香港總督,接替衛奕信爵士。
1992年7月,彭定康正式出任第28任港督,直至1997年6月30日, 他本是英國保守黨的領導階層,但由於他未能在大選中取得議席,故辭去保守黨內的職位,並被委任為香港總督,成為出任此職位的首位政客。與其他的港督不同,他到任時一反常態,並沒有穿上殖民地官服,反而一身便服,作風親民,並且經常到香港各區巡視,故受到香港市民的熱烈歡迎,人們都以與他握手為榮。
但在彭定康任內最為市民所談論的,卻是他與中國政府在香港政制發展的爭議。自他上任後,積極推行香港的民主發展,提出「政改方案」。他不單在區議會、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推行全面直選,廢取委任議員的制度;在九五年的立法局選舉中他增設九個新功能組別,選民差不多包括所有市民,加上十個由所有區議員組成的選舉委員會所選出的議員,以及原有的二十名直選議員,使立法局的民意代表大增,同時亦大大促進香港的民主步伐。可惜他的改革卻被中方指其違反基本法,更被魯平稱為「千古罪人」,他的一言一行皆受到指責,這段時期的中英關係可說是自中英聯合聲明簽訂以來最惡劣的。
雖然彭定康在任內為香港帶來很多衝擊,但他仍深受市民歡迎,就算是他已經離開香港多年,人們並沒有忘記他。每當他重臨香江,市民都爭相前往所賞他的風采,這便足以証明他在香港市民心目中的地位。
彭定康於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離開港督府時情形
彭定康於二零零二年以「歐盟」對外事務專員的身份到中國訪問時受到貴賓式招待
Subscribe to Posts [Atom]